“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OSDER奧斯德零件報價——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推出“人才九條”的實踐與啟示_中國網


requestId:68bdc4eb597262.50326455.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

“人才問題,既是振興正定的當務之急,也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百年大計”;

“人才引進要有新思路、寬眼界、大舉措,這就要有國際眼光,從全國范圍、世界范圍吸引人才”;

“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

不論在基層、地方還是在中央,習近平同志對人才工作的重視、思考與實踐一以貫之。

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新聞報道——《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招賢納士,博攬群才 正定縣為有志之士敞開大門》。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近平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新聞記敘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間,推出廣招賢才的“人才九條”,為當地發展破局開路。

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條”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那段歷史,追尋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關于人汽車冷氣芯才工作的實踐足跡,感悟習近平同志為河北留下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增強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行動自覺。

■ “人才九條”震動全國

“習近平同志當年為什么要推出‘人才九條’?”

采訪中,“人才九條”的知情者都坦言:跟正定當時的縣情有關。

1982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從1981年到20世紀末,力爭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

習近平認為,沒有人才,縣不能富,民不能強,翻兩番無從談起。

當時正定全縣總人口45萬人,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有379名,自學成才或中專畢業后取得技術員以上職稱的僅有256名。

全縣大多數企業和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人才和技術骨干力量不足問題。例如縣色織廠,全廠400多人,僅有一名大學生技術員,新產品沒有力量搞,設備壞了沒人能修。全廠111臺織機,經常有二三十臺停機,導致廠子出現虧損。

“對人才問題早認識、早重視、早去抓,我們的經濟工作就早主動、早搞活、早見效。”習近平說。

水箱精

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積極性的調動,靠什么?

靠政策,一個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動力的政策。

時隔40年,《正定縣為有志之士敞開大門》的作者李乃毅,對“人才九條”的出臺過程記憶猶新。

1983年3月的一天,習近平約河北日報記者李乃毅到辦公室長談。

一間十多平方米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兩個板凳支的木板床,上面鋪著帶補丁的褥子。

“就在這樣一個簡陋的辦公室兼臥室里,我倆面對面,打開了話匣子。”李乃毅回憶。

習近平介紹,正定雖是一個產糧大縣,但經濟并不富裕,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改變這種狀況。農業不能“單打一”,要發展多種經營。工業要發展企業、創新項目、引進藍寶堅尼零件技術,盡快把效益搞上去。要搞好農業、搞活工業、搞大企業,最重要的是要有優秀的企業領汽車零件貿易商軍人物,而縣里恰恰缺乏這方面的人才,現在當務之急就是怎樣把人才引進來。正定打算出臺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希望通過報紙宣傳出去,把那些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人才請過來。

習近平開誠布公,李乃毅也知無不言。他把在采訪中所接觸到的知識分子特別是科技人員的處境、困難、福斯零件顧慮、期汽車材料報價盼等一一道來。

習近平認真傾聽,詳細記錄。此后,他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三個半天時間同李乃毅深入探討。

“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見,任人唯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談話中,習近平對于人才工作的戰略眼光和創新思維讓李乃毅印象深刻。

“但當‘人才九條’真正擺到我面前時,我依然感到十分震驚。”李乃毅表示。

“人才九條”的全稱是《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內容如下:

一、熱烈歡迎我縣所需的外地各種科技人員來正定幫助發展縣、社、隊企業。對搞成的每個項目,只要產品有銷路,其利潤由雙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給一次性總付酬。貢獻突出者,縣委、縣政府將予以記功、記大功、晉級、晉職。在農村的家屬戶口優先轉吃商品糧,并給家屬、子女安排適當工作。

對我縣技術人才更應充分重視,發揮其專長。對有發明創造、做出突出貢獻者,其待遇和招聘外地技術人才同等對待。

二、大膽起用和廣泛接受各種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會關斯柯達零件系復雜,過去犯過錯誤已經改正的;曾當作“資本主義”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視的;由于社會上的偏見,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壓制的;沒有學歷而自學成才的。臺北汽車零件

三、千方百計為人才的調動提供方便。凡需要調入我縣者,組織、人事、勞動部門要積極予以辦理,若一時辦不齊手續,可先來后辦,原工資照發,糧食定量不變(全部細糧),工齡連續計算,今后根據貢獻大小另行確定工資數額;對不能調入我縣工作者,可短期應聘或兼任我縣某方面的經濟技術顧問。

四、愿為全國各地技術人員提供試制新產品、推廣新技術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條件。新產品一旦被本縣采用,即付重獎;收到經濟效益后,利潤按比例分成或給一次性總付酬。同時也允許研究項目失敗,不追究責任,工資報酬、往返車費照付。

五、調入的人才,由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使用,出現問題,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自加以解決。

六、興建“人才樓”“臺北汽車材料招賢館”,積極為調入人才解決住房。設立人才服務處,對人才統一管理。對我縣和國家有突出貢獻者,配備助手、車輛,做到搬煤到屋、送糧到戶,解決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各部門都要按照省委文件精神,積極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為我縣中級以上知識分子和自學成才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七、成立人才技術開發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產品、新技術;對科研人員和自學成才者正在業余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項目,若愿意給予本公司,而又被本縣所采納者,將盡力協助解決經費困難。對本縣技術干部要合理使用,充分發揮其特長。

八、積極鼓勵、扶持城鄉團體和個人自籌資金和外地大、中專院校簽訂教學、代培合同,定向培養人才。教授、學者、工程師及有技術專長者應聘來縣講學,指導企業經營管理,車接車送,熱情接待,并發津貼費。

九、實行人才流動。調入本縣的科技人員來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術專長不能有效發揮時,可以申請調到所向往單位,縣委、縣政府不加阻攔,并給予提供出走方便。

1983年3月,幾天之間,2000張一米多長、半米來寬的大布告貼到了奧迪零件正定各個生產隊、學校、機關、工廠門口。布告上的大字十分顯眼——“正定縣招攬人才的九條規定”。

“出身不好也能被重用,貢獻突出的給記功,家屬還能‘農轉非’,看這政策,縣里是動真格了!”

“這一條一條的,可真實誠啊!”

一時間,街頭巷尾熱議聲四起。

利潤提成觸及分配制度,人才流動關乎人事體制,細糧供應突破糧食政策,“農轉非”涉及戶籍管理……“人才九條”字里行間皆是破冰之舉。

比如人事調動,當時政策是不允許各省市間自由流動的,工廠管理者、科技人員屬于國家干部,不能自主選擇供職單位。檔案是每個干部職工所有的證明文件,如果非要走,不給檔案,黨籍、公職、工齡、工資在新單位接不上,戶籍在異地落不了,口糧在糧店買不到,生活都成了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習書記大膽提出,凡是正定急需人才,派人員與原單位友好協商,以最大的誠意爭取理解支持;本人決意到正定工作,原單位堅持不放,檔案不給,縣委、縣政府責成組織人事部門重新建檔接續關系。這一做法,突破了人才調動的瓶頸,確實是需要眼光和膽識的。”李乃毅回憶。

當時,包括習近平在內的所有賓士零件干部、職工,都是吃60%的粗糧、40%的細糧,德系車零件給引進的人才供應100%細糧,有的人不理解;在分配方面,干部職工每月工資幾十元,技術人員的技術轉讓費卻有幾萬元,有了利潤還給提成,有的人難接受;用的人萬一出點毛病怎么交代?請來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不念經了怎么辦?有的人有顧慮……

面對種種質疑,習近平召開全縣干部動員大會,講形勢、談發展、繪藍圖、論人才,通過相互交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習近平覺得,在縣里發布還不夠,希望通過報紙把“人才九條”向全省、全國發布,在更大范圍為正定招賢引智。

很快,李乃毅采寫的這篇消息擺上了時任河北日報社總編輯林放的辦公桌。林放看后當即拍板:“這政策觀念創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發,突出發!”

當夜排版,林放還特意叮囑:“頭版頭條加邊框著重處理!”

1983年3月29日,以“人才九條”為主要內容的消息《正定縣為有志之士敞開大門》在河北日報刊發。省內外媒體紛紛轉載報道,一時間引起強烈反響。

“人才九條”,震動全國。

賓利零件■ 求賢若渴廣攬人才

“人才九條”公開發表后,不到一個月,縣里就接待來信來訪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或相當職稱的46人。

一些正定老干部還記得,當時要求來正定的人才絡繹不絕,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人員來水箱水信咨詢、提供項目、聯系工作調動,許多人是拿著報紙找到正定縣政府的。

研制化妝品的能人武寶信,就是“人才九條油氣分離器改良版”吸引到正定的人才之一。

當時,石家莊車床附件廠工程師武寶信研發的三露(粉刺露、亮膚露、增白露)已暢銷全國,但他和廠領導在利潤分配上產生了矛盾。武寶信看到“人才九條”眼前一亮,托人捎信給習近平,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

得知武寶信的情況,習近平馬上來到時任正定縣縣長程寶懷的辦公室。

“程縣長,走,咱們今天夜訪武寶信!”

“今天晚了,咱們明天再去吧?”

“今天必須找到武寶信!”

習近平只知道武寶信家住石家莊市談固小區,他帶著程寶懷等人在小區找了很久,還是沒能打聽到武寶信的家具體在哪兒。幾十棟樓的談固小區實在太大了。

看看手表,已經過了晚上10點,迫切想見武寶信的習近平決定試試“笨辦法”,“這樣吧,我從南往北喊,你們從東往西喊,今天必須找到他。”

Audi零件

雙手并攏合成喇叭狀,習近平放開了嗓門:“武寶信!武寶信……”夜深人靜,喊聲在小區里響起。

“我正在屋里做實驗,忽然聽見窗戶外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武寶信回憶起40年前的那個晚上,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我趕忙跑了出來,領頭的小伙子見到我,興奮地握住我的手。一定是在外邊待得久了,他兩手冰涼。”

這人就是習近平。

見面后,習近平和武寶信長談至深夜。習近平對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深深打動了武寶信,他答應把新研制的爽腳粉配方無償提供給正定。

1983年4月4日,習近平親自主持的爽腳粉項目技術轉讓會在正定縣招待所舉行,新城鋪鄉的第一個引進項目就此落地。幾個月后,爽腳粉試制成功。項目投產不到一年,就盈利30萬元。

“就在縣委門口,習書記親手把一輛輕騎摩托車交給我。”武寶信說,那是縣里給人才的重獎,當時價值1100元。

對正定發展急需的人才和項目,習近平果斷拍板,大膽引進,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正定油泵油嘴廠原屬省管,一年賠了27萬元。后來下放給石家莊地區管,一年賠了9萬元。地區又把這個虧損企業給了正定,當年又賠了7萬元。

轉機出現在1984年。這年五六月間,習近平帶隊赴江蘇省考察鄉鎮企業發展情況。

“出發前,習書記特意交給我一封前段時間收到的來信,信封上寫著‘正定縣委書記收’,習書記讓我提前與寫信的人聯系一下,約對方在當地見面。”時為正定縣委辦公室干事的李亞平回憶。

寫信的人是無錫機械局農機供銷公司原經理邱斌昌。原來,因在家鄉無法施展才華而苦悶的邱斌昌,輾轉得知正定正面向全國招攬人才,便主動寫信表達了自己想來正定工作汽車零件的強烈愿望。

李亞平按照信中所附的聯系方式,撥通了邱斌昌的電話。“如果你們不是馬上要來無錫,我可能直接就跑到正定了。”電話那頭,邱斌昌想來正定的意愿十分迫切。

一邊是求賢若渴,一邊是迫不及待。利用考察間隙,習近平和考察團全體成員一起見到了邱斌昌。

那天晚上,在無錫市政府招待處,邱斌昌非常激動,雙手緊緊抓著一個人造革文件夾,拉了幾次,才打開拉鏈,拿出自己親手抄錄的一份正定“人才九條”。

聽完習近平介紹縣里的有關情況后,邱斌昌當即表示,可以到連年虧損的油泵油嘴廠工作。他還特別提到,自己可以帶一個成熟的柴油發電機項目到正定,馬上就能出產品。

邱斌昌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工資由原來的行政17級提至16級,一年后廠里產值翻一番,再由16級提至14級。

習近平和考察團成員認真商討后,又通過長途電話和程寶懷等縣領導商量,最終決定聘請邱斌昌到正定工作。

沒過多久,邱斌昌到正定報到。

“一見面,我就告訴他,‘你的工資已經從17級漲到16級了。明天我在廠里的大會上宣布,你就是縣油泵油嘴廠的廠長’。邱斌昌很感動,當時眼睛就濕潤了。”88歲的程寶懷至今記得,到油泵油嘴廠沒幾天,邱斌昌就把積壓產品全部賣了出去,他還帶人開發出一批新產品推向市場,不到一年工廠產值就翻汽車空氣芯了一番。

求賢若渴,廣攬人才,僅一年多時間,200多名人才落戶正定。

■ “星”耀古城啟人深思

“人才九條”的制定,為當時正定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1984年,正定縣10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8億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

Porsche零件人才的重要性,習近平有深刻而長遠的認識:“賢才者,國之大寶也,縣亦然。古人云,國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賢,此其一也;雖知用賢,求不能得,此其二也;雖得賢,不能盡,此其三也。”

知用賢,求其賢,盡其才,這樣的人才觀催生了“人才九條”。其中的創新探索,給我們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

“人才九條”明確規定,“調入的人才,由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使用,出現問題,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自加以解決。”

“各級領導班子要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把既搞活經濟又出人才作為自己的雙重任務共同抓好。”習近平在全縣“放開政策、振興經濟”三級干部會議上指出,各級黨委要加強對科技人員和技術骨干的思想工作,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要認真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振興正定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正定縣柴油機廠技師陳國啟剛到正定時,由于戶口一時沒辦妥,家里缺糧少煤。柴油機廠領導找有關部門給他解決了家屬戶口和子女上學問題,還提著糧食、拉著煤塊送上門。陳國啟感動不已,原本給他的16天假期一天也沒休息,報到的當天就上了班。廠里的工程師張松游,家屬“農轉非”、小孩就學等問題解決了,還入了黨、提了干,他感慨地說:“碰上這樣的好政策,獻出我的生命也報答不完黨對我的恩情。”

“人才九條”出臺后,習近平帶領縣委、縣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鄉鎮干部,熱情接待應聘人員。他說:“依靠一鄉一縣的人才畢竟有限,社會才是無限的智能寶庫。”

為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正定縣成立了人才技術開發公司和人才服務處,組成專門班子招攬人才,上上下下都為招攬工作出智出力。

縣委、縣政府還依照“人才九條”精神,積極挖掘本地人才,對23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學修專業、業務特長、工作經歷、個人愛好等方面逐項摸底,建起正定第一Bentley零件本“人才賬”。根據知識分子的德才情況,先后給543名科技干部評定了技術職稱,31人調整到對口專業崗位,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適其用。同時,與全國32所學校、21家科研單位建立協作關系,引進人才和項目,創辦了131家鄉鎮企業。

“當年,正定縣委、縣政府把開發人才作為戰略重點和經常性工作任務,制定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各級干部一齊抓、條條塊塊分頭抓的具體措施,最大限度把人才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這樣才打開了人才開發工作的新局面。”時任正定縣委宣傳部通訊組組長的高培琦說。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敢于沖破藩籬、改革創新。

“人才九條”發布后,縣里有些同志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既有贊成支持的,也有懷疑反對的。一時間在本地、本省引起一場大討論。

“在當時的環境下,習書記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不懼非議,一步一個腳印去做,全面落實各項承諾,用事實證明‘人才九條’是可行的,最終贏得了人們的理解、支持、擁護。”李乃毅說。

賈大山和郝月普便是兩個例證。

作家賈大山,成熟穩健,剛直正派,有管理才干,對文化事業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習近平在多方聽取意見后大膽起用,打破非黨人士不能擔任正職的慣例,賈大山連升三級,直接當上縣文化局局長。上任伊始,賈大山就下基層、訪群眾、查問題、定制度,幾個月下來,便把原來比較混亂的文化系統整治得井井有條。

工程師郝月普,是南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文革”期間,他被錯扣了帽子,判了刑。平反后,他回到原來的工廠,但廠里有些人依然把他視為“異類”,一身本領無處施展。

這樣的人才,敢不敢用?

“你來正定參加四化建設,我們舉雙手歡迎。”習近平說。

正定縣破例為郝月普上戶口、接工齡、上浮工資,并委以鄉鎮企業局副局長、化工實業公司經理的重任,上任后不到半年,他就為正定引來了11個項目。

“識才求才、聚才用才,無一不是開創性的工作,無一不需要敢闖敢干。只有敢于改革、敢于創新,才能構筑吸引人才的制度優勢,以優良的生態讓人才近悅遠來。”河北省委黨校(河北行政學院)副校(院)長孟慶云對記者說。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具備戰略眼光、系統思維。

在正定人才工作實踐中,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既有廣闊的視野,又有周密的謀劃。

他總是從戰略的高度看待人才問題。

“沒有人才,我們的經濟就不會振興;沒有人才,我們的現代化目標就會化為泡影。”他要求領導干部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要有“五百金買馬骨”的態度,有求賢若渴、愛才如命的精神。

他總是用系統的方法開展人才工作。

習近平強調,“在選拔人才時,講文憑也要講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VW零件憑,無論是大、中、小學學歷,還是‘千里馬’‘百里馬’‘一里馬’,還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種年齡的人,都使用起來、跑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人才濟濟、興旺發達。”

內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這是習近平引才育才用才的“十二字真經”。在他發現的人才中,既有各有所長的“外來和尚”,也有嶄露頭角的縣內人才;既保時捷零件有全國知名的大學者,也有鄉野田間的“土專家”。

岸下村青年農民黃春生,文化程度不高,只是高小畢業。他自學成才,十幾年刻苦鉆研,培育出“冀棉二號”優良品種,先后被全國14個省市引種,省內外推廣近百萬畝。縣里錄用他為國家干部,評定授予其助理農藝師職稱,上調縣農科站專業從事優種繁育工作,更好地發揮了其業務專長。

在習近平的大力推動下,正定縣決定成立顧問團,廣泛吸收社會各方面的才智。1984年新年剛過,一封封落款“學生習近平”的信,寄給了全國100多位著名專家學者。數學家華羅庚、經濟學家于光遠、眼科專家張曉樓等各領域的50多位專家欣然應聘,成為顧問團首批成員。

他們廣泛開展講學活動,進行技術攻關,為正定經濟起飛獻計出力。在于光遠的建議下,中國第一個農村研究所在正定成立;張曉樓多次到正定,給2000多人做了復明手術,使正定一躍成為全國7個防盲先進縣之一……

動員如此多的頂級專家為一個縣獻智獻力,全國少見。一時間,你來我往,“星”耀古城。

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難點也在培養。習近平支招:堅持常抓不懈的原則,老、中、青、幼立體開發,建立多級梯形人才隊伍,使適用之才源流不斷、常用不竭。

正定縣大力改善教學條件,多渠道開展民間辦學,積極組織在職干部文化補習,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建設齊頭并進,人才隊伍結構日益完善。

“通過當年正定人才工作的實踐,深刻感悟習近平同志的人才觀,就是要不拘一格、各盡其能地把人才用起來,為人才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創造良好環境,讓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孟慶云表示。

做好人才工作,心里要時刻裝著人民、裝著事業。

1982年,習近平主動放棄北京的優越條件,來到古城正定,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

“我渴望盡自己的微薄力量,親手為他們做一點實在事情,但在遠離他們的地方作愿意為他們獻身的清談,我心里覺得空,不踏實,我感到了一種呼喚。”

“在生我養我哺育我的人民身邊,和他們一起為理想、事業奮斗,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于是,我來了,在人民中間來尋找我的價值。”

……

正是因為這樣的初心,面對“人 TC:osder9follow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